本报记者 熊 悦
伴随权益市场向好,近日,农银理财、工银理财、中邮理财、招银理财、平安理财、北银理财等多家理财公司开始着力推荐含权理财产品(含权益投资的理财产品),越来越多的含权理财产品被摆上了“货架”C位。
含权理财产品广受推荐
一直以来,风险等级较低的固收类产品占据了银行理财产品“货架”的主要位置。中国理财网显示,截至10月11日,目前市场上存续的固收类理财产品超过2万只;而权益类及混合类理财产品数量为1290只,数量占比相对较低。
权益市场向好之际,一些收益率随市上扬的含权理财产品吸引了一部分投资者的目光,部分理财公司也开始将这类产品纳入自家理财产品推荐榜。
记者走访多家大中型银行网点了解到,近期含权理财产品的客户咨询量明显升温。
10月11日,记者从某国有大行理财客户经理处获悉,该行当日主推的6款理财产品主要是混合类产品,风险等级均为低风险或中低风险。“权益市场行情较好时,想在稳健的前提下适度参与A股市场追求一定收益,可以适当配置这类产品。”该客户经理表示。
另有某全国性股份制银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近日来咨询和购买含权理财产品的客户较多。其中有相当一部分客户持有主要投向债权类资产的理财产品,受债市波动加大等影响,这些客户正在考虑是否赎回债权类资产的理财产品换成含权类理财产品。”
“理性入市”“稳健成长两不误”——10月12日,中邮理财发布的产品推介信息打出这样的营销语,其推荐的产品为一款风险等级为中低的混合类产品,以固定收益和优先股为底层资产,该产品成立以来平均年化收益率为8.01%。
从收益表现来看,根据普益标准数据,今年9月份,市场上纯固收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环比上升0.41个百分点;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的平均年化收益率均环比由负转正,分别大幅增长18.17个百分点、59.76个百分点。
多款含权理财产品“蓄势待发”
含权理财产品“升温”之际,多款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正“蓄势待发”。中国理财网数据显示,10月15日至10月24日,有3只混合类理财产品即将面市,发行机构包括北银理财、民生理财、大华银行(中国);而未披露产品起始日期处于“待售”状态的混合类和权益类理财产品则多达263只。
上述某国有大行理财客户经理告诉记者,一般混合类理财产品发行会根据市场情况调整,比如根据产品收益率表现等情况,在规定区间内调整权益资产的配置比例。“市场研判向好的话,不排除理财公司会增加相关产品的发行和推广。”
值得注意的是,有银行理财经理提示,投资者需注意一些封闭式混合类理财产品的持有期较长。另外近几日债市、A股波动有所加大,可能会造成一定的净值下跌。“对于这种情况,我们一般建议投资者在一段时间内持有,同时分散配置其他风险较低的纯固收类或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
普益标准研究员李雯嫣对《证券日报》记者表示,近期伴随多项政策出台,市场显著回暖,使得含权理财产品的配置价值进一步显现,由此吸引了更多投资者关注。
一位银行理财子公司相关人士对记者表示,加大权益投资力度有助于理财公司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确立竞争优势。通过强化权益投研团队、引进高端人才,理财公司可以逐步建立差异化的竞争优势,在权益投资领域稳固市场地位。
面对市场向好,理财公司应当多举措加强权益市场布局。中国银行研究院研究员杜阳表示,银行理财布局权益类资产蕴含巨大市场机遇,但也面临来自资金端和资产端的挑战。未来银行理财加大权益类资产配置,创新权益类产品,需要在投研能力建设、产品设计、投资者教育、数字化赋能等方面进行升级。
杜阳认为,在投研能力建设方面,理财公司需要建立由经验丰富的专业投资人士和市场分析师组成的投研团队,他们不仅要具备扎实的金融知识,还要熟悉不同资产类别的特性,尤其是权益类资产的投资策略和市场动态,挖掘资本市场趋势和权益投资机会。在产品设计方面,理财公司应根据市场需求和客户偏好,设计多元化的权益类产品,如可以推出主题投资产品,包括绿色、科技、养老等,在支持实体经济发展的同时,满足不同投资者的需求。在投资者教育方面,通过线上线下渠道,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教育资源,包括金融知识讲座、投资沙龙和在线课程,帮助投资者提升对权益类资产的理解和风险意识。在数字化赋能方面,利用人工智能和机器学习技术,提供智能投顾服务。通过大数据分析,根据客户的风险偏好和投资目标,提供个性化的投资组合建议。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