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华夏时报

记者 冯樱子 北京报道

10月以来,中小银行扎堆下调存款利率,其中涉及广东、海南、河南、贵州、云南等多个地区多家银行,下调幅度10bp-50bp。

同时,记者注意到,目前中小银行存款挂牌利率下调频率加快。包括河南遂平中原村镇银行、广东清新农商行、贵州都匀农商行在内的多家机构,年内实现“三连降”。

“年初五年期定存3.75%,我还嫌低,现在同期限利率降到2.8%了。”10月17日,储户赵女士对《华夏时报》记者介绍,他年初在广东一城商行开户储蓄,如今该行存款利率已经下调了0.95%,据说还会再调整。

作为存款“特种兵”的赵女士感叹道:“市面上再也找不到利率在3%以上的定期存款了。”

中小银行扎堆下调存款利率

近期,多家中小银行宣布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部分银行中长期存款利率降幅明显。

在10月14日,琼海兴福村镇银行发布公告表示,该行三年期、五年期定期存款利率调整为2.5%,较上次降幅50bp。

广东清新农商行也表示,自10月10日起,该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两年期存款利率均下调20bp,对三年期、五年期存款利率下调40bp。下调后,对应期限的存款利率分别为1.1%、1.3%、1.4%、1.5%、2.15%、2.15%。

此前,上海金融与发展实验室主任、首席专家曾刚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各银行根据自身负债结构进行调整,部分银行中长期定期存款利率下调基点数较短期高,这意味着其定期存款占比较高,如此调整将更有利于负债成本的下行。

此外,整体来看,《华夏时报》记者注意到,本轮调降进程有所加快,多家中小银行年内多次调降。

例如,河南遂平中原村镇银行表示,自10月15日起,该行调整人民币存款挂牌利率。调整后,该行定期存款三个月、六个月、一年期、两年期、三年期、五年期利率分别为1.3%、1.55%、1.70%、1.8%、2.15%、2.20%,较此前分别下调了15、15、15、25、20、15个基点。

值得注意的是,此前该行已两次调整一年期存款利率,分别为4月1日由年初的2.25%降至2.05%,8月1日又降至1.85%。

同时,贵州都匀农商行也发布公告表示,自10月12日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其中整存整取六个月由1.70%降为1.60%,一年期由1.95%降为1.85%,均下降10bp。

而此次调整也是该行年内第三次下调存款利率。贵州都匀农商行已于今年5月21日、8月8日,对中长期存款利率进行了两次调整,其中三年期由3.00%降至2.30%;五年期由3.05%降至2.35%。

广东清新农商行同样如此,该行公告称,自10月10日起调整存款挂牌利率,其中三年期和五年期降幅最大,均由2.15%降至1.75%,下调40bp。

该行此前也于4月22日、8月16日两次调整存款挂牌利率,整存整取一年、二年、三年、五年期利率均有下调。以整存整取三年期为例,利率由2.60%降至2.40%,再降至2.15%,直到最新降至1.75%。

或受存量房贷利率调整影响

随着存量房贷利率下调即将落地实施,《华夏时报》记者也注意到,多家中小银行在宣布下调存款利率后不久,均公布了《关于批量调整存量个人住房贷款利率的公告》。

业内认为,此轮中小银行集中下调存款利率,或是为了对冲即将到来的存量房贷利率下行对净息差的影响。

多家机构测算,此次调整规模或拖累银行净息差6bp左右,短期内会对部分银行的净息差造成压力,但未来提前还贷潮将有所缓解,银行资产质量有所提升,并可以通过存款利率下调、降准等方式缓冲对净息差和盈利能力的影响。

东方金诚首席宏观分析师王青此前测算,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各项存款余额为296.5万亿。这意味着若存款利率平均下调6.4个基点,即可弥补存量房贷利率下调50个基点对银行利润带来的影响。这能够在减轻房贷居民家庭负担的同时,缓解对银行利润的挤压。

目前在市场看来,银行存款利率仍有进一步下调空间。招联金融首席研究员董希淼曾对《华夏时报》记者表示,银行可能还将下调存款利率,同时优化存款结构等在内的更多措施,继续压降资金成本,努力保持息差基本稳定,继续保持稳健发展态势。

中国银行研究院近期发布的中国经济金融展望报告(2024年第4季度)中提到,近年来由于贷款利率快速下行、存款利率保持刚性,银行业净息差已跌至历史最低点。9月24日,人民银行宣布在本次调降政策利率的同时,将引导存款利率同步下调。预计下一步存款利率将下调0.2-0.25个百分点。

此外,在各类资管产品收益率以及存款利率持续下降的情况下,董希淼建议,投资者应尽快调整好投资心态,降低对投资收益的预期。应平衡好风险和收益的关系,来综合进行资产配置。如果希望获得较高收益,那么应承担更高的风险;如果不希望承担较高的风险,那么应该接受较低的收益。投资者如果追求稳健收益,可以在存款之外,适当配置现金管理类理财产品、货币基金以及国债等产品。

海量资讯、精准解读,尽在新浪财经APP

责任编辑:张文